欢迎访问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网站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执行和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基本文件情况报告

作者:教务处 时间:2023-10-23 09:00:00 点击:686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化教学规范组织实施和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国家教学基本文件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3〕25号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转发开展职业教育国家教学基本文件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从接到开展自查工作通知之日起,成立了职业教育国家教学基本文件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小组,对照现行国家教学基本文件清单认真开展自查,全面梳理了学院各项教学文件落实情况。现将五个重点方面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执行与落实情况

(一)专业设置管理

1.优化专业布局,助推技能强校建设。

学院主动适应甘肃省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面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新机遇,适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的对接,着力培育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按照巩固提高医药卫生专业、调整做强财经商贸类专业、培育拓展装备制造类专业的基本思路,加大专业建设力度。

学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护理、康复治疗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校级重点专业”建设。着力培育工业机器人技术、口腔医学技术2个院级特色专业,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和“双师”型教学团队、试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2.提高设置要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开设新专业之前,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和本专业相关教师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学院现有办学资源和社会就业需求对专业设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对专业设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

各专业都制定了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实际,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专业面向的行业、产业及毕业生面向的具体就业岗位、就业前景等的分析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系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条件要求、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实施建议进行明确的规定。人才培养方案既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学院实际,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现开设的24个专业生师比为20:1,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学院现有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工位基本满足要求,能确保各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开出率达到100%。

3.建立专业评价机制,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

学院根据甘肃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定期对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审议,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办学水平评估。

学院设立由行业、企业、教育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提交备案的专业进行设置审查。

学院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结合现有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现状,注重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重点发展与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相一致的相关专业,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与现行国家教学标准执行

1.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落实管理。

学院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了详细计划,落实任务分工,共同保证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2.积极广泛调研,深入开展论证。

为更加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精准育人质量,学院从多个层面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同时严格对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以国家标准为底线,在遵循基本理念,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彰显本专业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方面的特色,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确定以后,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和

具体要求,分别邀请教学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确定后,进一步加强在课程整合优化、知识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和提升,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契合度。

3.提高培养标准,严格执行落实。

学院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院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2022年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为基本遵循,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保证培养规格。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院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标准开设,公共基础课学时大于总学时的1/4。

学院实习、实践性教学学时严格按标准设置,占总学时数50%以上。

学院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明确了成绩合格、考证合格、德育合格、实习合格允许毕业的要求。

学院鼓励各专业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教材建设管理

根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学院制定了《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职业学院教材管理制度》,并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教材管理工作实行“凡选必审”,对教材内容和质量严格审核。教材选用结果按要求及时上报省教育厅备案。

1.坚持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建材选用标准。

教师选用教材教辅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有问题的教材教辅不得选用。

教师选用教材教辅必须符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支撑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效果不好的教材教辅,不得选用。

结合本学科当前发展方向和趋势,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以及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

一门课原则上只选用一种(套)教材教辅(含实验教学指导书,下同),不得因教师不同而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选订教材时,课程负责人或任课教师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对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分析、论证,统一使用意见。

2.坚持三级审核,确保选用质量。

学院教材选用坚持三级审核原则即:系部根据教材管理制度进行初步审核。教务处按照教材选用工作会议的决议进行二次审核。教材建设委员会依照教务处审核结果进行最后审批。

(四)学生实习组织管理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健全联动管理机制。

以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各系部主任为成员,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院长担任组长,成立了“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实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

实习工作实行院、系、实习点三级管理。各级,各部门都制定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学院负责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每年组织一次由院领导带队的集中调研和回访活动。院领导协调实习单位的选择并审核与企业签订的实习协议;教务处负责审核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组织实施方案、实习手册和实习成绩。对实习过程进行抽查;汇总实习总结并组织经验交流;学生处负责班主任、带班老师和学生的实习考勤检查、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学生实习人身意外保险工作。系部负责制订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实施方案;选择实习单位;组织实施校外实习,监控整个实习过程;制订实习任务书、编写实习指导书、汇总实习鉴定表、批改实习报告、考核学生实习成绩,完成实习总结等。实习结束,认真审核学生的实习报告,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并按学院要求及时将学生实习成绩报送教务处,做好实习总结及相关材料归档工作。

2.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化实施。

为加强校外实习管理,全面落实和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岗位实习标准》《学生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校外实习管理办法》和《岗位实习安全应急预案》等制度。规范了各专业实习申报、审批和备案流程。规范了实习前安全教育,实习协议签订,自主实习家长同意书,岗位实习三方协议签订等工作,强化了实习安全保障措施。

3.加强政策文件学习,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

组织相关负责人认真学习《甘肃省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实施细则》和学院相关制度等文件,结合学院制定的《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岗位实习管理规定》讨论学习,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学习讨论宣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规范了程序,严禁违规行为发生。

4.搭建实习管理平台,及时跟踪学生状态。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实习学生情况,学院在各实习点确定了点长,利用班级微信群钉钉定位打卡等方式,要求点长每月汇报学生实习情况;建设了实习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了实习指导老师的驻点管理,及时了解并处理学生有关问题;规定班主任每月汇总本班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管理工作督查小组不定期组织抽查实习工作。班主任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保持与学生的正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沟通做思想工作。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实习学生的动态及信息。

(五)质量保障

1.完善学院制度体系。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提高学院办学质量,促进管理与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先后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教学适量评价制度汇编》等一系列涉及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科研的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与服务制度体系,有条不紊地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2.建立教学诊改机制。

学院明确提出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性,定期召开会议,对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作解读,并对工作作了整体部署。学院积极健全质量年报制度,定期组织质量年报的审查抽查,提高编制水平,加大公开力度。专门制定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服务项目解决方案,旨在推动规范编制行为、健全内容要素、提炼优质案例、提升编写质量。

3.严格把关毕业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我院将学生毕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方案规定毕业要求如下: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德育成绩合格;2.修满专业学科,各科成绩合格;3.获得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相关证书;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学院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等纳入了毕业标准,坚决杜绝了“清考”行为。

4.推行听课巡课制度。

为准确掌握教师课堂教学动态,规范教学管理,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因地制宜,制定了《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听课管理制度》《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巡查制度》,通过各级听课和巡查,对教师课堂情况作出评价,对教学异常情况及时做出跟进解决。在巡课的过程中,检查人员认真记录,详细核实,督促授课教师高效完成每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认真听讲。

5.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学院每学年开展主题公开课、集体备课、教学能力比赛等活动。每学年开始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得当和卓有成效的活动,积极推动了教师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有效提升了教科研氛围。

二、典型做法和经验

学院在落实职业教育国家基本文件时,首先是认真学习文件,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文件的重点内容,不折不扣按文件要求执行。具体表现在:

(一)根据文件精神,做好调研论证,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

(二)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建设。

(三)重视学生应用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三、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办学经费来源单一,资金筹措能力不足。

学院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和举办者投入,依然无法突破传统的“以学养学”模式。公共财政扶持不够、办学资金来源单一、多元筹资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对学院高质量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高水平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完全依赖于自身预算投入。高水平、高职称教师的匮乏,导致学院教师队伍整体力量相对薄弱,对于学院整体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教师结构年轻化,流动性大,缺少专业带头的引领,无法开展高层次、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专业教师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对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不够全面。部分教师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掌握行业市场需求。优秀人才引育机制,教师长聘体系建设不明显。

(三)部分教学资源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教学资源是衡量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学院部分教学资源不足,体现在优质精品课程、优势特色专业、省级及以上教科研团队与实验(实训)室等资源较少,与在校生规模不成比例。教学资源除了总量不足之处,在分配上也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医学类专业集聚了相对优良的师资和较为充足的经费,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上投入不够,实训设施不齐全,导致专业建设难以实现协调发展。

四、总结与整改

(一)发挥多方力量,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适当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办学。一是发挥社会力量,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作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教育基金会一方面可争取到来自校友、企业、机构等多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学校宣传及影响力的发挥上也起到推动作用。二是借助现代产业学院,发展附属产业。利用产业学院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发展附属产业,以获得更多办学资金。

(二)探索人才引进新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力量。

完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通过优秀毕业生签订、人才招聘会、专家推荐等方式,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围绕专业发展需求,精准引进所需人才。同时,发挥人才联动效应,有效利用博士、教授以及行业精英的人脉资源,吸收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学团队。通过帮扶发展、针对性指导等形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优质课程研发、高级别项目申报等方面形成合力。加快引进专业发展急需、理论水平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专任教师,解决专业群师资队伍不均衡问题。

2.完善教师成长培养机制,重点加强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培养。

根据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不同成长阶段,科学制定培养计划;坚持引培结合、以培为主的原则,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审、教学能力发展等提供项目、基金等多方面帮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技术攻关、技能大赛和行业比赛,不断提升道德情操、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信心。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轮训制度,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工作,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评价制度。注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教师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双师型”教师自主改进与持续发展;二要建立学院、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教师质量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的适切性和公信力;三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与职业精神、教育水平与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并作为教师聘期考核、岗位等级晋升考核、绩效分配考核的重要参考。

(三)推进制度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制定和完善学院各项激励制度,抓好落实,鼓励各部门及全体教师开展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工作,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学院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形成考核奖励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争取早出优秀成果。

(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单位、相关行业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措施,鼓励医院、企业专家参与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学院加大合作开发课程与实训教材的政策支持与经费资助力度,各专业制定合作开发规划与实施方案,学院加强合作开发管理与技术指导,取得行业企业的合作支持。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202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