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文章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教学工作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水平,压实教学管理责任,畅通教学信息反馈渠道,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构建“分级管理、层层履职、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教学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从宏观向微观延伸,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管理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一)管理精细化
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实现教学管理责任具体化、清晰化。
运行高效化:缩短信息传递路径,提高教学问题发现、报告、处理的效率。
监控常态化:建立常态化的教学巡查、督导与反馈机制,保障教学秩序与质量。
服务精准化:及时响应师生教学需求,提供精准支持与服务,提升教学满意度。
三、网格体系架构
建立“学院—系部—教研室—教师/班级”四级教学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
(一)一级网格(学院层面)
1.责任主体:分管教学副院长领导,教务处统筹协调。
2.主要职责:制定全院教学管理网格化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全院教学资源配置;监督、考核各二级网格运行情况;处理跨系部的重大教学事项。
二级网格(系部层面)
责任主体:各系部主任为本系部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
主要职责:负责本系部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与日常运行;管理、监督和考核三级网格;统筹本系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管理等;收集、处理并上报三级网格反馈的教学问题。
三级网格(教研室层面)
责任主体:各教研室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本教研室所属教师及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听评课、教学检查;及时收集、研究和解决本网格内的日常教学问题,并向二级网格汇报。
四级网格(教师/班级层面)
责任主体: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教学信息员。
主要职责:
教师:负责课堂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与学生学风管理,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
辅导员:协同做好学生学风建设,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向系部反馈教与学中的问题。
学生教学信息员:收集和反馈学生对教学安排、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四、主要工作任务
教学秩序维护:各级网格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巡查,检查教师到岗、学生出勤、课堂纪律等情况,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听课、评课、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方式,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与评价。
教学信息反馈: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例会、座谈调研等形式,及时汇总、分析、处理各类教学信息。
教学问题处理:对于发现的问题,按照层级权限及时处理。本级网格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迅速上报上一级网格协调解决,并跟踪落实。
教学服务支持:及时响应师生在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政策咨询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五、运行机制
定期例会制度:各级网格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通报情况、研究问题、部署工作。
信息报告制度: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逐级报告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指令传达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教务、学工、后勤、信息中心等部门的横向沟通与协作,形成管理合力。
考核与激励机制:将网格化管理工作成效纳入系部及个人年度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六、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学院成立教学工作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院领导任组长,教务处、督导办、各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网格化管理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信息员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
技术保障:优化或引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网格化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与共享。
培训保障:定期对各级网格责任人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