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网站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案例

作者:教务处 时间:2023-03-31 09:00:00 点击:558

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政策引领和项目驱动,构建“专业+产业”“培养+就业”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一、产教融合实施背景

学院在服务当地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以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宗旨,主动作为,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先行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形态等举措,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共建项目,旨在培养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与应用方向急需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快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学院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共建产业学院,以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作为产业学院建设基本原则。将企业的行业资质、企业基础设施、企业支撑平台、企业资源库、企业活动与服务与产业学院建设内容高度融合匹配。以中软智慧教学云平台为载体进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企业为学院提供了融师资培养,技术支持,项目实战,数据融合,产业赋能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二、产教融合主要做法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中软国际产业学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开设人才培养专业及方向,根据学院现有专业情况,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共建专业,由企业深度参与实施包括领域专业人才岗位分析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招生和迎新协助、认知教育、职业规划讲座、前沿技术讲座、专业课授课、课程设计、企业实训、毕业设计、学生就业等系列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专业,完成产业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

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

中软国际产业学院设立“产业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及其分解指标点;支撑毕业要求各指标的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形成性和结果性评价设计;协调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用人方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每年进行调整或升级。

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主要有3个特点:

(1)大量引进企业研发的理论和实践课程。通过由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和由企业师资直接参与授课的两种形式,企业参与教学占比达到总学时量的35%以上。

(2)大幅提高实践环节的占比。由企业进行教学实施中的实践环节占总课时量的比重在50%以上。其中,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课程占比在30%以上。

(3)能保证充足的在岗实习时间。提供长达1年的企业带薪实习。

中软国际企业负责共建专业订单班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新生入学时中软国际企业与产业学院的学生签订真实合法、有效的就业协议,确保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100%推荐就业,并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平均综合薪资均高于当地同等专业岗位薪资的20%)。推荐就业企业均为行业领先信息化企业,如:中软国际、软通动力、绿盟科技、浪潮集团、泛微网络、同方软银、中科创达、安硕信息等。

第1-3学期(1.5学年)课程在学院完成,主要由学院师资授课;企业在实践环节派遣师资到学院讲授实践类课程。同时,企业提供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课件,辅助校方教师教学。

第4学期(0.5学年)课程在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集中完成,由企业讲师负责授课。这部分课程均为专业特色课程,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挂钩。

第5、6学期(1学年),企业推荐学生进入各用人单位进行企业带薪实习,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实施项目与实施

服务项

服务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典型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共与校方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由企业负责实施课程的课程大纲

招生和迎新协助

提供招生宣传资料,参加迎新活动,参加家长见面会等

入学教育

派遣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在校内举办讲座或拓展活动

企业参观/认知实习

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办公园区或实习实训基地参观访问

课程设计实训

派遣教师去校内组织、指导课程设计实训

企业集中实训

组织学生在校内或进入企业实训基地集中训练,内容包括:专业课程、项目实战、职业素质、笔试面试指导等

毕业设计指导

负责毕业设计课题的制定;指导学生完成选题、开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项目主体工作任务;指导和检查毕业论文内容;参与毕业设计答辩等

企业实习和就业

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安排企业实习岗位和就业推荐


1718582374674085.jpg               1718582476177049.jpg








2、企业深度参与专业授课

企业安排专家讲师深度参与共建专业教学实施,承担专业800到1000学时教学任务,包括并不限于以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集中实训等授课任务。

3、校企联合申报其他专业

中软国际与学院在未来校企联合申报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的其他新专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申报材料支持助力支撑学院专业申报,产教融合共同培养新一代高科技高素质人才。

4、校企合作建设微专业

校企合作针对四新专业共建微专业,进行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以原专业为基础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多个专业的交叉融合,满足具体行业的业务需求场景,开展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学生微专业考核通过后由校企联合颁发微专业证书。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中软国际产业学院集成新平台、新场所、新空间和新要素,构建实习实训基地,以作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落地场景。

实习实训基地包含了情景感知、翻转课堂、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全要素景,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形式下学生的价值观锻造、感知能力形成、思维能力锤炼、实战能力磨砺、工程习惯养成、创新能力培育等提供完整的沉浸式环境。

(三)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适用于产业学院课程和教材。这些课程和教材以企业真实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或技术手段等为重点,着力于培养学生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实践能力。开发的课程和教材能够服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基于高水平人才培养路径,结合技能等级认证制度,遵循“基础通用、模块进阶、行业导向”的思路,建立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的课证结合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教学,最终培养出面向产业特色、符合地方区域经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企业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是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要资源,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助力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改造、升级、技术能力提升,为学院打造在一流课程、精品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形成有力支撑条件。

2、企业项目案例资源建设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为项目提供了通用IT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等领域的代表性中小案例资源,这让学院师生极大地了解了产业行业实际需求,提升了在企业项目实战经验,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

3、1+X书证融通建设

学院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抓手,与中软国际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按标准、按产业需求组织人才培养。围绕“JAVA应用开发、数据应用开发与服务(python)”两个X证书方向的初中高级三个级别,以智慧教学云平台为平台载体,配套《软件开发课程资源库》《软件开发项目案例库》《大数据课程资源库》《大数据项目案例库》等企业级教学和实战案例资源,实现将1+X证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工作,将有力克服课程内容滞后、标准把握不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证书标准衔接不畅等难题。

(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基地

校企双方通过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站、实践教学工坊、科创工坊,以企业教学平台、课程资源、行业项目案例资源、认证资源、培训咨询服务为支撑,聚焦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院作为建设单位,企业深度参与辅助,双方积极开展团队研修、协同创新、项目合作,不断提升教师基础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校企双方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示范引领作用,培养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1、企业挂牌

基于教育部、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联合授予中软国际《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资质,由中软国际授权在校内挂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基地-中软国际站”,同时在校外企业基地挂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2、课程升级改造

借助中软国际课程资源,企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探讨研究,对学院现有课程进行评估分析,综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及现有企业行业需求,校企联合对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3、挂职锻炼与师资互聘

产业学院每年定期举行校企双方的师资交流,学院派出教师到企业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增加学院教师企业经历与行业影响力,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产生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教学团队,企业工程师也同时接受学院的教育教学培训,双方培训合格的教师或工程师则聘为企业学院讲师,形成师资互补。

4、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培育

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资源,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职业岗位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严格按照行业通行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校企合作联合打造“金课”,并由企业教育专家指导精品在线课程制作、上线、运营过程,通过网络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开放共享过程保持课程资源10%/年的更新。

5、教学竞赛培育

中软国际作为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提供商,结合自身资源和经验优势,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为学院及有意愿参赛的教师团队提供体系化的全流程备赛服务。

校企双方组建了相关专业专家团队,深度解读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往届参赛情况、获奖项目、最新政策等,打造完整体系化的备赛服务课程,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协助学校建立以赛促教、促研、促建、促改的自驱动体系,采用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全流程服务教学能力比赛备赛各大关键环节。

(五)双创中心建设

1、创新创业工坊

成立了创新创业工坊,由校企双方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工坊导师,以创新创业工坊为载体,采用项目制培养,引入企业课题项目,老师带领学生共同研发完成企业项目案例,积累建设成果为未来申报标志性成果项目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育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构建“校-省-国家”三级大赛“课赛融通”体系,精心研究省赛、国赛赛项内容,将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以赛促课、课赛融通”。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现有资源,企业助力推动学校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企业专家提供大赛咨询服务,包括项目启动、校赛、省赛、国赛各个阶段面向学生和教师的优质项目导入、大赛规则解读、网评辅导、项目集训、备赛材料优化、现场赛强化辅导、媒体宣传报道等系列服务,为高校在大赛中获得优良成绩提供服务支撑。

(六)社会服务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相应的机构完成对外社会服务工作,主要包括行业培训、项目合作、产品研发、技术转化等。

1、行业培训基地

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服务地方经济的行业培训基地,进行社会化服务,基地能够辐射当地区域乃至全省,依托企业特色课件资源库、行业项目案例库、行业认证资质,对社会人员和省内其他高校进行数字化人才培养、人才测评、人才认证等服务。

2、产学研服务平台

产学研服务平台人员由当地产业行业工程师,中软国际研究院专家,高校优秀老师共同组成。

依托企业丰富的行业联盟资源,建立由学院、科研院所、企业组成的企业产学研合作基地,形成基于互融互通的产学研联合体,整合企业和学院的各方资源,组建技术孵化基地和科技服务团队,精准对接中小微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服务,开展项目合作、产品研发、技术转化等服务,每年能完成一定数额的技术服务资金到账。

形成“微成长、小升高、中壮大”的梯次发展格局,同时聚集企业各类资源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打造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生产实践、现场工艺、创新应用渠道,锤炼教师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能力,从而打造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

三、经验总结与发展愿景

(一)校企合作需紧跟时代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也趋于多样化并不断深入。下一步,学院要加快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健全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需要把信息化技术融入产学研的全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将信息化技术占比不断提升。

(二)完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建设

校企双方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机制体制,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双主体的合作模式,例如积极邀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积极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学院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配套相应奖励机制等。

在现有合作办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度,丰富合作内容,从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技术成果转化,社会产业工人培训及专业创新建设、教改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

(三)充分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

在今后的合作办学中,校企双方将一步将加大软硬件投入,通过共建实训室、资源开发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完善仿真平台实训、软件技能操作、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支撑,进而丰富教师教学手段;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业转型,人才先行。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学院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根本宗旨,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内涵,不断培育特色,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兰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