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网站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作者:教务处 时间:2024-04-09 09:00:00 点击:529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引领办学实践,努力践行立德树人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持续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学院牢牢把握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积极承担立德树人教育使命,努力提高思政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实施等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先级,在学院的全方位建设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深化,有效培育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推进无神论教育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识,规范对宗教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关系,近两年学院团委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进团课的活动。医学系,经济管理系党支部分别开展了“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警示党课教育活动。机电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主题党日活动。思政课教师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动融入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教学,积极引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彻底、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严守党章规定,牢记入党初心、牢记对党承诺、牢记党的宗旨、牢记责任义务,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自觉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单纯依靠思政课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效果仍然十分不理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仍然是大学生的知识盲点。

(三)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1.要加强对学院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学院应在思想上重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将无神论教育工作纳入年度总体工作部署,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同时,要对此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在组织上要由院党委统筹领导下属院系和职能部门团结协作、综合发力。一方面,要指导组织、宣传等部门、各系部在学生中开展常态化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工作质效。

2.鼓励思政课教师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基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内容在思政课教材中占比较少的现状,思政课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掘教学内容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为了保证每位思政课教师都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学院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特别是新引入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培训。

3.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是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平台。学院各级党组织、宣传部门、院系、班级、学生会和学生社团都可以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为主题进行宣讲。例如,院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宣传部门可以组织举办高校无神论作品创作大赛、无神论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的认知和理解。

4.依托网络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网络媒体是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各类意识形态争夺人心的重要战场。学院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积极应对宗教有神论通过网络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出的挑战。

二、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为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针,进一步筑牢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思想防线,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学院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党启蒙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2.每学期辅导员深入班级组织召开“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主题班会。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防范非法宗教活动的方法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等有关内容。

3.为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能力,院团委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题团日活动。活动中,各团支部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观看短视频、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党的宗教政策。针对如何辨别和警惕非法传教组织,遇到校园非法传教行为时应如何等问题进行讲解。

4.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融入学院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把宗教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使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和提高法律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短缺,方法单一。

在信息化时代,宗教观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过去单一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学院重视度不够

学院仅注重课程上的传统教育,很难了解信教学生真实想法,没有从根本了解学生信教的根源在哪,就不能够做到防微杜渐。这种疏漏很容易忽视拥有极端宗教心理的信教学生和敌对势力在学院对信教学生的宗教渗透。老师对学生的信仰动态知之甚少,学校在做好学生相关的心理疏导措施或突发事件防御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

3.缺乏系统的理论教材。

虽然思想政治课本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但是其主要内容及其衍生的意义都没有在书中清楚地表达出来。更多是只有浅显地提到了一些观点,但具体是如何得出结论,学生很难有准确的认识。再者,授课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也都只讲解其含义和基本内容,很少提到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知识,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宗教道路。以及信教学生在今后日子里参加宗教活动的时候该如何坚持适度原则。这些都是进行宗教观教育时所欠缺的,学生不了解,自然难以实现树立科学宗教观的目的。

(三)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1.创新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得到创新。学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能仅仅像完成任务似的进行宗教观的传道解惑工作,而是要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利用信息发布快速的社交软件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网络专栏”为对这方面有求知欲或者有困惑的同学进行在线解答。

2.升级宗教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的宗教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学院的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宗教观的教育,加大对宗教观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教育的经费支持。学院需要通过岗前培训、或者工作再教育等方式提高宗教观授课老师的整体素质。要发挥辅导员在课下与同学互动紧密的作用,为学生解答他们在宗教问题上的困惑。通过课堂上授课老师的理论教育和课下政治辅导员的调节与管理两方面。严格把握好学生的信仰动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学院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正确的宗教观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学院要以培养出是非分明、道德高尚、文化素质高的大学生为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强化宗教观教育。用爱国、文明、和谐、法治这些核心价值要义引导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打造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文化环境,抵御不正确思想在校园渗透散播,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正确、健康的宗教信仰环境,以此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宗教观。

三、学院系党支部和班主任、辅导员履行加强师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师生教育管理责任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学院党支部

组织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比如“同心共话民族情,凝心聚力促前行”等。

2.班主任辅导员

(1)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学生来源广,习惯不同,民族间文化传统区别大的特点,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工作前提。把端正学习态度、明确目标、克服困难、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提高素质、增强竞争力,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召开全院学生大会、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专题工作会,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正面引导教育。

(2)帮扶关爱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把激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作为管理工作的突破口。抓住学生的特点,“扬其所长”,激励学生信心,加深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任与理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运动会,加强民族文化宣传、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特长,增强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2)通过家访(电话慰问)、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容易被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的方式,去主动了解和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从思想、生活、学业、就业等多角度与学生坦诚畅谈,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增强归属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主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鼓励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学生骨干,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参加学校的培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这些工作使少数民族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自觉加强学习,同时也能够主动去影响教育本民族的其他同学。

(5)建立学生学习帮扶小组。建立“一帮一”帮扶制度,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度过难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存在的问题

学院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没有结合其鲜明特点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开展工作,很多时候有“一刀切、一般齐”情况。

(三)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1.精准定位,秉承以生为本,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主体地位,着力提升学院教育管理实践实效化水平。学院要坚持以生为本,认同少数民族学生同汉族学生一样拥有主体地位;注重服务优先,将学生是否需要、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教育管理实践前提;讲求宽容相待,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个性成长空间和自主选择权利。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在制定规章制度、安排部署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加强对青年学子内在心理和成长规律的研究,要围绕学生、尊重学生、关照学生、诚待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目标服务。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并积极为他们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及互动交流的平台,把满足学生合理诉求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贯穿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以期提升工作实效化水平。

2.精准谋划,注重因人而异,加强个性培养,大力实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差异化方法。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特色组成部分,在不同民族地区历史和现实的作用影响下,其心理特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呈现出或显现或隐蔽的差异性,即使同一民族的不同少数民族学生个体及同一民族的同一少数民族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其表现和需要也大不相同。因而,推进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走深走实,需要结合其需求和动机、自我意识、心理特点等方面内容加强个性塑造培养,有的放矢精准施教。

3.精准施策,把握需求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全力构建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常态化机制。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要善于掌握其鲜明特点,深刻把握其发展动力,改变传统“大水漫灌”“无序发力”方式,以阶梯式需求满足规律为工作开展重要抓手和有效支点,紧紧围绕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来全力构建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常态化机制,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况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主动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常态化纳入党委会、及各西部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形成“领导干部领学,专家学者讲学,全校师生主动学”的学习热潮。

2.学院深刻认识铸牢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广泛开展主题宣传,引导师生深刻认识“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发挥宣传阵地的强大功能,用展板、墙报、宣传栏以及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各类线上线下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优化升级,引导师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行动自觉。

(二)存在的问题

意识形态教形式化。存在着片面性、单向度的灌输教育,目标超前的理想教育、圣人教育,内容窄化的泛政治性教育等时代局限性。

意识形态建设表面化。仅仅依靠意识形态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甚至“想象”的层面上。 

意识形态修养被动化。部分师生存在被动参与的情况,学习笔记机械复制或者抄写,不入脑,不入心,不与工作、学习实际相结合。特教师对政治学习的投入不深入,严重影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

(三)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要发挥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各方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育人效应,既要有针对性地在“四史教育”中讲好党的民族工作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也要从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寓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实践教学、体验教学和网络教学紧密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各民族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突出和彰显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要注重转变观念,切实增进各民族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共同性。其次,要注重搭建平台,努力为各民族学生创造共居环境、共学平台、共事机会,营造共乐氛围。再次,要注重文化交流,通过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院各民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最后,要注重文化浸润,切实把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院铸魂育人的重要时代使命,也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任务,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我院要顺应时代变化,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以实现文化认同为价值导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中。

五、学院无师生信仰宗教的情况

通过全面总结梳理,学院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政策法规宣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的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诸多不足。下一步,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以及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按照省委批示要求和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安排,结合学院具体情况,进一步创新方法,搭建平台,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