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网站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作者:jiaowuchu 时间:2019-03-07 15:01:48 点击:3298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院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学院总体发展的目标要求,为造就一支既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又具有我院鲜明特色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2018年我院开展了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教师发展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2018年学院及时修订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制度,规范优化工作流程,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质量和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政策措施与运行机制。2018年6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挂靠人事处,以各职能部门为依托,下设教师培训与发展组(依托人事处)、和教学改革研究组(依托教务处)专业服务师资建设,保证了“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创新型、创业型、创优型”管理队伍目标的实现。

完善了《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制定了《教师职业规划实施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进一步确立了人才引进的实施意见,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注重教师培训,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高层次引进,多渠道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制定了《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关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教师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本学年,学院安排2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及甘肃省骨干教师及各类专题培训,选派15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2018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教科研论文3篇。

(一)注重服务,扩大影响

按照高职教育内在的要求与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师资队伍成长的长效机制。支持专业教师,面向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专业(群)开展教学研究,解决中小微企业技术难题,科教融合育人,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打造高水平合作育人团队,根据专业规模、师资配备、教学条件情况,实施专业与A类、B类、C类课程专任教师紧密配合、与辅导员(班主任)有效协调,形成协同培养、合作育人团队。

(二)推进薪酬体系改革

按照人均800元的标准较大幅度提高了教职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普通教职工的薪酬待遇高于同类院校;修定了《教师业务考核办法》将双课头、公共课、超课时补贴首次纳入教师月工资体系;将学生评教、系部考评、教务处考评结果 与绩效工资统一,并提高了绩效工资标准。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实施师德塑造工程,教师师德师风呈现新面貌

学校积极倡导“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敬业爱岗、执着追求”的师德风尚,修订和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教师节之际举行了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开展了两次“师德师风专题会议”,举办“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演讲比赛,出台教书育人标兵评选办法,2018年评选活动共有3名教职工被评选为“师德师风”标兵;组织开展“学习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等活动。通过宣传模范、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以模范为镜,学有榜样、追有方向、赶有目标,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2018年学院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理念,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一支结构合理、能胜任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四、实施师能拓展工程,教师综合能力实现新提升

(一)实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

2018年学院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填写教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各教学环节及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科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在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科研技术服务过程中快速成长,确保青年教师进校后1学期合格,3年成为教学骨干。

(二)通过企业锻炼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使教学更紧贴生产实际。

学校制定了《教师企业实践暂行办法》,规范了企业实践的实施程序,明确规定所有专业教师在一个聘期三年内,必须有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经历。2018年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实践等形式参加企业实践的专业教师达26人次,增加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三)加大培训力度,促进了教师的职教理念和专业水平提升。

学校借助国家和省加大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力度的好时机,结合自身专业建设需要,以重点培养与整体提高为目标,加大师资培训力度。2018年,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研修、企业顶岗培训等各类培训的教师达30人次。

五、实施名优培养工程,教学团队建设跨入新阶段

(一)发挥教学名师示范作用,提高了教师整体水平。

学校按照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的评选标准,制定了《教学名师评选办法》和《教学名师评选指标体系》,注重选拔双师素质好、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参加教学名师评选,建设期内共评选了5名教学名师和4名优秀“双师型”教师。提供专项资金,激励教师进行高职教育研究,让他们不断扩展高职教育的国际视野,吸收并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及时借鉴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积极协助名师组建教学团队,并支持其领衔申报省、厅级课题,力争让每一位名师都带出一个专业、一支队伍、一批成果。

(二)通过内培外引,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

学校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兰州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2018年共引进人才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副教授2人、教授2人。在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加强了各专业团队的实力;

(三)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不断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

学校建立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由校内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共同组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和核心课程团队;聘用校内外专业带头人10名和企业专业带头人3名,实施专业双带头人制,组成校企结合的专业双带头人队伍,共同引领和掌控专业发展方向。学校在人员编制、师资培养、经费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对优秀教学团队给予政策倾斜,优先保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用人的需要,使优秀教学团队保持相对稳定的人才优势。

(四)完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打造了“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建立了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了校内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互派共育”的长效机制。对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实行“双向互聘”并实行“弹性教学安排”,以企业为中心,灵活安排教学时间,确保优秀兼职教师到校上课。组建了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课程研究团队,负责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选入兼职教师资源库的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达到10人。

六、实施活力激发工程,教师干事动力得到新增强

(一)全员聘任激发活力

专职教师实行聘用合同制,把应用性、实践性能力放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将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企业实践经历、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聘用考核和岗位晋升的重要条件,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二)建章立制激发活力

提高了“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课时费,并根据其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年终绩效奖;将“双师素质”要求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培训进修的重要指标;将兼职教师纳入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请督导定期对兼职教师的工作进行督导,以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规范化教学设计作为标准和依据,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三)绩效考核激发活力

鼓励各系部多渠道与企业合作,打造“双师”教学团队,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院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进行分层次激励,实现“五个倾斜”:即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双师教师倾斜、向关键技术岗位倾斜、向重大责任岗位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充分体现重贡献、重实绩的原则;建立特殊绩效津贴,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倾斜力度,以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真正实现人才激励机制的良性发展。

七、存在的问题

(一)年轻教师偏多,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教师科研教研水平不高,还有待继续提高。

(二)教师数量,与学科对应比例不平衡,教师转型急需进行。

(三)教师发展、科研、学习交流经费紧张,不能很好支持多数教师兼职锻炼、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会议。

(四)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调整,以满足“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

八、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继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发展作为学院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

(二)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科研活动,为教师成长创建平台。

(三)进一步为教师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浓郁的学术研究环境,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成立教师专项奖励基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一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果。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广大教师注重树立团结意识、大局意识、民主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打造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服务型队伍。广大教师殚心竭虑,将主要精力都用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上。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学院教育教学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